什麼是內毒素?
所謂「腸道通透性增加」,其實就是腸道細胞鬆開了。
腸道細胞鬆開後會怎麼樣呢?
「內毒素」就會乘虛而入。
「內毒素」聽起來像是武俠小說裡面的某種劇毒,中毒後病入骨髓,沒得救的那種。
什麼是毒?
根據碧眼狐狸所說:「一個八歲的孩子就有這種心機……這就是毒…。」
而在醫學上,「內毒素」其實叫做LPS (lipopolysaccharide),
搬個英文的學術名詞出來嚇人,其實也沒什麼,
它就是一堆脂肪跟糖組成的物質,但是只存在於「細菌」外面的一層構造。
學術上,它是長這樣子的:
這什麼鬼樣子。一堆化學式跟英文,看了就想打哈欠。
我們姑且把它想成一團一團油油的糖球;
長這麼醜,免疫系統當然會把它當作敵人來攻打了。

免疫細胞殺紅了眼
內毒素這個名字一般只會在免疫課本上看到。
為什麼今天要講它呢?
因為,接續之前的主題:
腸道細胞鬆開,健康就失守!
細菌進到體內血液循環,這在學術上稱為:細菌移位 (Bacterial translocation)(1)。
細菌跑到身體裡面還能有什麼好事?
免疫系統當然就被啟動了。
它會引發對人體的多重影響:發熱、白血球增多、血小板減少、凝血功能失常等等….(2)
甚至,這些內毒素還具有一種很可怕的機制:
它長得很像身體組織的某些結構(比如神經組織),
因此如果免疫系統被過度激活去攻擊內毒素,
最後可能也會開始「錯誤地」攻擊自己的正常組織,造成不正常發炎,引發疾病!
這在學術上也有專有名詞,叫做超級抗原(superantigen),或也可說它是分子模擬(molecular mimicry)(3)。
聽起來好有學問,
其實就只是長期抗戰下來,免疫系統殺紅了眼,分不清敵我了。
在免疫系統狂殺的過程中,不斷有發炎細胞因子(inflammatory cytokine)被釋放;
這種持續性的慢性發炎,加上錯殺自己人的瘋狂,造成了許多疾病的進程,包括癌症。(4),(5),(6)
(特別有懷疑精神的科學家們,如果仍半信半疑,建議直接看第6個reference:Nature期刊出版的文章。您可以不相信我,但你不能不相信Impact factor 逼近40的期刊)
結語
正常狀況下,腸道細菌是不會造成問題的。
但如果腸道細胞鬆開,門戶洞開,細菌就進到體內,成為內毒素。
長期攻擊內毒素的免疫細胞,殺紅了眼,不分敵我,形成慢性發炎,
久而久之形成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