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疾病適合用維生素D調養?
之前的文章中,我們學會了關於營養素的一個基本觀念:
一種營養素可能參與體內千百種的作用,
所以,缺少了某種營養素,可能不只產生一種症狀;
而補充了某種營養素,也可能改善很多毛病!
維生素D是現代人特別容易缺乏的營養素,
尤其大於50歲、膚色較黑、肥胖的人,更是需要額外補充。
雖說如此,大家更想知道的應該是:
有哪些身體狀況,可能靠補充維生素D來改善?
因此今天我們就要更深入地聊聊維生素D的4大功能
預防常見的4大文明病。
與維生素D相關的4大文明病
1. 骨質疏鬆
第一個功能是最多人知道的:
維生素D是幫助吸收鈣質的關鍵營養素。
這張圖可以簡單地解釋一切:

當血液中的鈣質濃度降低,副甲狀腺素 (PTH) 就會分泌。
副甲狀腺素PTH 會把維生素D轉變為可作用的形式:Calcitriol (骨化三醇)
真正在人體內發揮作用的,就是這個 Calcitriol (骨化三醇) 。
這名字太難聽了,我們暫且叫它小骨好了。
這個小骨,會命令身體做3件事,以把血液中的鈣質濃度拉高:
1. 要小腸多吸收一點鈣質
2. 要腎臟少排掉一點鈣質
3. 要骨頭多釋出一點鈣質
如果身體中的維生素D不夠,那麼這些作用就無法進行。
這時,還記得剛才那個傢伙 — 副甲狀腺素PTH嗎?
沒有維生素D可以命令,這傢伙只剩下一個辦法,才能讓血液中的鈣質濃度恢復了:
要骨頭多釋出一點鈣質!
久而久之,結果可想而知,就是骨質疏鬆。
2. 癌症
細胞如果無止盡地一直增生,而沒有「分化」出特定功能的話,就可能變成癌細胞。
(癌細胞有多會亂長,相信大家都略有耳聞)
維生素D 可以控制細胞,不讓他們像瘋了一樣無止盡亂長,
並且可以促進細胞分化,變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健康細胞,而非病態癌細胞。
(參考文獻請點這裡)
3. 感染、自體免疫疾病 (包括過敏、氣喘…)
很多免疫細胞都會被維生素D控制。
有些免疫細胞甚至可以「直接」把維生素D轉為「活化模式」:小骨 (Calcitriol 骨化三醇),
調節「附近」更多的免疫細胞作用。
(不用經過腎臟!)
記住,免疫的重點是平衡:太多或太少都不好。
維生素D就有這樣神奇的效果,能適當提高免疫力,防止感染;
又可以精密調控免疫系統,預防自體免疫疾病,包括過敏、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…等等。
(自體免疫疾病這個詞,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。舉例:紅斑性狼瘡、風濕性關節炎、第一型糖尿病、多發性硬化症…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)
4. 糖尿病
胰島素,是由胰臟細胞所分泌的,主要功能是去利用體內糖分。
胰島素失去作用,就容易產生糖尿病。
維生素D其中之一的功能,就是「黏上」胰臟細胞的DNA,去調控胰島素的分泌。
研究發現,如果維生素D濃度太低,糖尿病似乎會更難控制。
更多可能性…
除了上面這4種疾病之外,近來其實發現,更多疾病與維生素D的缺乏相關,包括:
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、憂鬱症、肌肉無力…等等。
以最嚴格的觀點來講,還需要更多大型的研究,才能確定補充維生素D能治療這些疾病;
但就養生觀點來講的話,至少把自己的體內的濃度拉到正常值,能降低得病的風險,是不會錯的。
結語
維生素D是現代人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。調控的基因有千百種。
如果缺乏,容易導致:骨質疏鬆、癌症、自體免疫疾病 (包括過敏、氣喘…),以及糖尿病。
因此,這些患者如果妥善運用維生素D,是有機會進一步改善健康的!
當然,我們不能危言聳聽,說「缺乏維生素D,就一定會得到這幾種病」。
只是,養生是什麼?
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健康當做資產,做好風險管理!
如果能未雨綢繆,在還沒生病之前就積極補充容易缺乏的營養素,就是「治未病」、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最佳策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