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實戰班:5個步驟,不靠藥物搞定濕疹!

在開始今天的課程之前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複習一下之前的文章。

腸道的重要性

為什麼腸道是萬病之源

什麼是慢性食物過敏

學習不同的食物造成的不良反應

科學養生的5大戰略

 

今天,我們就要將這些理論,轉化為科學養生的5大戰略,實際應用在濕疹的營養調理上,希望大家如果要「補」,也能補得聰明、補得有效。

科學養生的5大戰略:以濕疹為例

1. Remove (移除)

第一步,就是將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剔除。

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反式脂肪這類的東西之外,

還應移除某些會造成慢性過敏的食物。

食物過敏跟急性過敏不同,不會馬上出現症狀,因此通常自己也很難察覺。

最簡單也最被廣泛認可的檢測方式,就是所謂的「排除飲食」(Elimination diet):

根據自己的經驗,先移除可能造成身體不適 (濕疹) 的食物至少3週後,

再逐項加回這些食物,看是誰造成症狀的。

常見的慢性食物過敏來源包括:蛋、奶、麩質、花生、黃豆…。

細節之後說明,這邊只簡單舉幾個例子:

59個小孩把蛋、奶從食物中去除4週後,80%的人有所改善。

91個小孩進行了排除飲食後,74%的人有所改善。後來的實驗中,發現牛奶跟番茄是兩大過敏原。

另外,有些人是對食物添加劑有反應,比如常見的亞硫酸鹽、防腐劑 (山梨酸、苯甲酸…)等等。這叫做假性過敏 (Pseudoallergy),之後再詳細說明。

曾有50位成人進行了無添加劑的飲食6週,結果63.5%的人濕疹得到改善。

如果試過上述的步驟仍然沒有改善,那可能是更少見的反應;

比如有一類人就對「鎳」這種金屬有反應。

之後有機會再詳細說明。

但要記住:有時候,你自己的感覺最準。

找不到原因的不舒服,不代表就是「心理作用」。

也許只是還要多花點時間,才能找到關鍵的因素。

2. Replace (補充)

如果腸道細胞因為發炎而被破壞,酵素的分泌就會下降,消化就不完全。

這些消化不完全的食物大分子,會進而進到血液,對全身的免疫系統造成額外的負擔,

因此,補充酵素能幫忙分解這些食物,避免慢性過敏。

有人可能還是會很懷疑:酵素怎麼可能幫助濕疹?

有另一種解釋是:酵素能幫助吸收營養素

如必需脂肪酸、維生素D、鋅離子,還有維生素A…等等,這些對濕疹來說是格外重要的。

3. Reinoculate (再接種)

益生菌對免疫系統的調控,我們已經一再談過了,

此處就不浪費篇幅解釋。如有興趣,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(複習原理 or 應用方式

4. Repair (修補)

這個步驟,基本上就是修復腸道細胞,並且降低發炎。

之前提過,維生素D&必需脂肪酸(ex. 魚油),可以從基因層面去調降發炎,

並且是現代人容易缺乏的營養素,因此特別值得補充。

另外,左旋麩醯胺酸 (L-glutamine)、甘草…等,也是修補腸道的好選擇。

(參考文獻:這裡這裡這裡)

5. Rebalance (再平衡)

長期的慢性壓力,讓免疫系統失去平衡、造成腸漏症,也會從荷爾蒙層面去影響健康。

除了飲食之外,這些也都可能讓造成濕疹,或讓狀況惡化。

(相關證據多如牛毛,就不一一列舉了)

現代人的生活緊張,因此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,適當休息是很重要的。

充足睡眠、運動、靜心、冥想、祈禱、跟好朋友們一起玩……都是很好的方式。

結語

遵循科學養生的5R策略來調理濕疹,我們可以總結以下幾個步驟:

  • 移除有害的、可能造成慢性過敏的食物
  • 補充酵素幫助消化、補充可能缺少的微量元素
  • 補充益生菌&益生元,從腸道調整免疫系統平衡
  • 補充維生素D、必需脂肪酸 (ex. 如魚油); 考慮加上左旋麩醯胺酸、甘草…等。
  • 充足睡眠、適當休閒、練習紓壓技巧

現在您學會了。

不用是醫生,也能照顧自己的健康。

除了用藥之外,如果要「補」,

也希望大家能夠補得聰明、補得漂亮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