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了一些科學研究相關的細節
試圖讓大家明白,不能對健康報導的標題照單全收!
目前沒有決定性的證據指出,攝取維他命C會導致腎結石。
甚至,如果光從原理機制層面來看,維他命C甚至有可能預防腎結石!
但,即便如此,人性還是容易對負面的東西,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:
我真的可以補充維他命C嗎?
怎麼補充才不會得到腎結石?
就像任何東西一樣,維他命C是個中立的東西,不好也不壞,端看使用者的智慧。
以下就告訴大家,要怎麼補充,才能趨吉避凶,達到最高效益。
其他營養素跟腎結石的關係
其實一個疾病的形成,通常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。
腎結石最常見的形式,叫做草酸鈣。
但尿液中的草酸,只是其中一個角色。
至少還必須考慮到:
尿中的鈣、鎂、維他命B6、檸檬酸、尿酸…等等的含量。
比如說
鎂離子就具有溶解草酸鈣的能力
而且缺鎂的話,尿液中排出的草酸量也會間接上升,增加腎結石的風險。
有幾個人體研究也已經證實,補充鎂離子,可以減少尿中的草酸含量,甚至還能間接提升尿中檸檬酸的含量(檸檬酸可以防止腎結石形成)。
又比如說
維他命B6攝取比較少的人,得到腎結石的風險也較高:
B6缺乏的話,會間接導致尿中草酸量上升。
因此補充B6對某些人來說,可以大大降低腎結石的風險。
其他鈣、檸檬酸、尿酸…等等物質跟腎結石的關係,都是一言難盡的複雜議題。
那麼,為何要在文章的開頭,特地強調這件事呢?
長期補充單一物質的風險:以維他命C為例
因為,接下來我們就要進一步分析給大家看,那些說維他命C跟腎結石有關的論文,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?
比如其中一篇研究,追蹤了48,840個男性長達11年,發現有額外攝取維他命C補充劑的人,得到腎結石的機率是沒攝取的兩倍!(劑量不明,但一週至少吃7次)(1)
但如果細讀研究的設計,就會發現,這篇研究收案的條件是:「只補充維他命C的人」!
也就是說,「沒有」攝取維他命C以外的營養補充品的人,才會是研究對象。
我們現在知道了,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的營養素,跟腎結石的形成有關係。
他們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,錯綜複雜,彼此牽制,缺一不可。
合理推測,如果長期「額外」補充維他命C這個單一營養素,但卻沒有鎂、B6、檸檬酸…等等的保護作用,那得到腎結石的風險,自然逐漸提高。
又比如另一篇研究,追蹤了45,619個男性達14年,結果發現,每天攝取 ≥1,000 mg 維他命C的人,相較於每天攝取<90 mg的人相比,腎結石的機率高出了41%。(2,3)
但是!如果是從飲食中攝取到的維他命C,則沒有這個風險。
反而是從營養品中「額外」補充的人,才有這樣的風險出現。
我們所吃的,真正的「食物」,裡面絕對不會只含單一營養素,而是各種物質同時存在,產生目前科學都還沒辦法完全參透的交互作用。
因此,對我來說,一知半解的進補,跟偏食沒兩樣。
如果沒有具備足夠的知識,那真的,還不如不補比較好。
綜合型的補充法
所以,在我的工作中,我從不叫人長期使用營養素,尤其是補充「單一」營養素。
這麼做,無異於偏食。
所謂過猶不及,很多人反而越補越糟。
短期的補充,快速拉抬健康狀態,通常是沒有問題的,
但更精緻的做法,應是在徹底瞭解個人身體狀態(疾病、使用藥物、生活型態…)之後,再給予最適當的處方。
這也是為什麼,我後來會越來越常用,「雞尾酒療法」式的營養點滴來治療了。
不只可以就個人的狀況客製化,還能加入各種不同的營養素,彼此加乘達到最大的效果。
結語
腎結石的形成,光就營養素這個層面來講,
就至少與鈣、草酸、檸檬酸、尿酸、鎂、B6…有關
要考慮的點實在太多了!
有些體質特殊的人,腎結石的風險很不幸地就是比其他人高。
如果特別想要預防它,那可能得等以後,我再來專門寫一篇預防腎結石的文章了
至於這篇的重點,則是要告訴大家,補充維他命C最安全的方法。
切記不要長期補充單一營養素,而是應該跟其他物質(例如鎂、B6…等等)一起補充。
最後,老生常談,但是亙古不變的真理:
從真正的食物中攝取營養,幾乎永遠是最好的方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