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篇文章,總共提出了4個理由,來說明為何現代人都很缺乏鎂離子:
- 連官方建議量都攝取不到
- 慢性壓力的傷害
- 精緻飲食的習慣
- 農藥的使用
這4個情況,在現代社會算是非常普遍,所以才說「每個人」都應該要補充。
今天要談論的主題,則是藥物的影響。
雖然並沒有像之前幾個理由那麼普遍,但也是有為數不少的人長期在服用藥物。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在吃以下這些藥物,又開始出現了一些鎂離子缺乏的症狀,或者,開始出現所謂的「抗藥性」:藥越吃越多,劑量越來越重,那就應該及早進行補充。
讓鎂加速流失的藥物
現代社會非常方便,身體微恙時很容易就能買到藥物來控制症狀。
只是,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。
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,會降低體內鎂離子的藥物:
- 制酸劑
壓力大、飲食不健康..等等因素的影響,使得現代人很多都有胃酸逆流、胃炎、胃潰瘍等問題。
狀況嚴重時,短暫吃藥幫忙控制症狀,當然沒有問題。
但如果長期吃的話,制酸劑就會造成體內鎂離子的缺乏(包括PPI, H2 blocker都會)。
如之前的文章說的,鎂離子的缺乏,讓我們的抗壓性下降。
那麼,如果是因為壓力造成的潰瘍,卻吃了會讓鎂離子流失的制酸劑,那豈不是讓自己越來越容易受到壓力影響,越吃越容易得到潰瘍嗎?
幾個研究就證實了這樣的論點:
幫承受壓力的小老鼠補充鎂離子,竟然能預防潰瘍的發生!
(參考資料1、參考資料2)
- 身心科藥物
主要是一些針對精神分裂症(schizophrenia, 現已改為思覺失調症)的藥物,會讓血液中的鎂離子濃度下降。而鎂離子濃度下降後,又讓身體容易產生憂鬱、躁動、暴躁,以及幻覺。
等等,吃身心科的藥物,副作用卻是更多身心科的症狀?
沒錯,這又是一個,吃藥吃久了,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,的一個例子。
- 氣喘藥物(支氣管擴張劑、茶鹼)
beta-2 agonist這類的支氣管擴張劑藥物,如salbutamol, rimiterol等等,會讓鎂離子&鉀離子的濃度都下降。
如果把beta-2 agonist和theophylline(茶鹼)合併使用,那麼這樣的情形會更加嚴重。
但是,大家也許記得,鎂離子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,就是幫助氣管平滑肌放鬆。
因此,這也許可以解釋,為什麼有些人在長期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後,開始失去效果。
這種所謂的抗藥性,很可能就是因為鎂離子流失的關係。
- 利尿劑
不論是thiazide或loop類的利尿劑,都會增加鎂離子的流失。
最常服用這類藥物的,就是高血壓的病人了。
但是,利尿劑造成的鎂離子缺乏,可能又反過來造成高血壓更難控制!
(因為血管平滑肌無法放鬆)
這就是藥物療法常見的弔詭現象:藥物本身竟然反過來讓疾病風險上升!
所以,藥越吃越多、劑量越來越重,是常見的現象。
相反的,營養療法則是補夠就收,補品通常會越吃越少。

- 化療藥物(cisplatin)
這種化療藥物,會誘使鎂離子從腎小管加速排泄。
因此,如果沒有同時補充鎂離子的話,就容易出現諸多缺乏的症狀,包括疲憊、失眠、緊張焦慮、頭動、便秘…等等,我們熟知的化療副作用。
但是,你有看過誰,在化療過程中不是進補藥膳、雞湯,而是補鎂離子的嗎?
老話一句:你確定你真的有補對東西嗎?
- 免疫抑制劑(cyclosporine; 環孢素)
自體免疫疾病、器官移植後的病人,可能會服用這種藥物。
環孢素一樣會加速腎小管將鎂離子排泄掉,這跟此種藥物的腎毒性&神經毒性大有相關。
這些藥物通常都是必須長期使用的。
因此我認為,在服用這種藥物的同時,預防性地補充鎂離子,是很合理的選擇。
- 抗生素(Aminoglycosides類)
這類的抗生素(最有名的是gentamicin),最出名的毒性就是耳毒性與腎毒性。
有大量的動物研究指出,如果體內細胞的鎂離子充足的話,就可以降低這些毒性的發生(因為這些藥物會加速鎂離子從腎臟排出)。
結語
除了上述的藥物之外,還有一些其他常見的藥物,包括避孕藥、類固醇等,都有可能讓體內的鎂離子加速流失。
以下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:

藥物療法常有一個弔詭的現象:
服用久了,藥物本身反過來造成疾病的風險上升。
比如這篇文章講到的,制酸劑、氣喘藥物、高血壓藥物、身心科藥物等等,都是很常見的。
當出現了抗藥性,結果不得不加開更多種藥,吃更重的劑量,
這時就得仔細想想:其根本原因,很可能跟跟營養素的流失有關!
尤其是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人,更要多加關照自己的身體,看看是不是已經出現鎂離子缺乏的症狀了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