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便秘+脹氣,明天腹瀉+腹痛…除了依賴藥物,我還能怎麼做?

反覆肚子痛,卻檢查不出原因,該怎麼辦?

小鳳姐(化名)已經嚴重腹痛持續一年了。

身為公司的高管,這樣的情形大大影響了她的工作表現。

就算在肚子不痛的時候,她也得忍受持續的嚴重脹氣。

光是交替發生的反覆腹痛與腹脹,就夠她受了的,
但小鳳姐的症狀還不止如此:
她有時腹瀉、有時便秘,甚至還會胃酸逆流,久咳不癒。

以上的症狀也影響到她的情緒,因此常常處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中。

睡也睡不好,吃也吃不下,正值人生精華的中壯年時期,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日子,私底下卻是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。

這一年來,進出過無數次的急診,吃過無數的藥,做了各式各樣的檢查,但卻沒有人能給她一個滿意的答案。

終於,醫師下了最終的診斷:

小鳳姐得了腸燥症。

我得了腸燥症,然後呢?

好,我得了腸燥症,然後呢?

得到了一個名字,但事情還是沒有改變。

腸燥症可說是一個「診斷垃圾桶」。

英文名是:Irritable Bowel Syndrome;  

“Syndrome”這個詞,就是「症候群」的意思。

醫學上把某個情形取名為症候群時,那通常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,通常包含一堆症狀:腹痛、腹脹、放屁、打嗝、便秘、腹瀉…同時或交替出現。

腸躁症,就是當你有這一堆症狀,但檢查又找不到明確的「器質性」問題、沒有結構上的病變,於是他們就說這是「功能性」的問題。

那麼,該怎麼解決呢?

可惜,沒有一種藥物、一種手術,能夠簡單解決。
只能用不同藥物「控制症狀」,並且要你好好「紓壓」,因為腸燥症跟壓力有很大的關係。

可是,壓力是說說就會不見,這麼簡單的嗎?

當然不是。

所以,腸燥症的病人,常常好幾年間,都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。

用系統性的方法,客製化療程

傳統醫學的思維是一個蘿蔔一個坑:
每個症狀,都有一種對應的藥物可以治療。
但「症候群」有一堆症狀,難道只能吃一堆藥?

因此這樣複雜的問題,需要一套系統性的方法,才能解決。

還記得之前提過的5R療程嗎?(請見這篇文章)

  • Remove(移除)
  • Replace(補充)
  • Reinoculate(再接種)
  • Repair(修補) 
  • Rebalance(再平衡/放鬆)

每個”R”都有相對應的實用策略,並且需要視每個人的狀況來調整,決定在哪一個階段開始哪個”R”、如何進行這個R…等等,因此也是高度客製化的療程。

小鳳姐在開始治療的前一個月,雖然整體狀況明顯好轉,但仍有點起起伏伏; 

這是很正常的!畢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,能在一夕之間消除所有症狀。

但在療程將近滿兩個月時,她最想改善的腸胃道症狀,以及睡眠的問題,幾乎已經完全得到解決。

同時,整個團隊也帶著無比的耐心、細心,與用心,幫助小鳳姐一步步地,逐一找出不適合的食物。

最後發現,麩質、堅果,影響最大,必須避免。

是的,堅果。

最近大量研究發現,堅果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幫助,所以很多專家都會建議攝取。但如果小鳳姐遵循這樣的「健康建議」,她的症狀就絕對好不了!
這再次顯示了,「客製化」、「個人化」,在抗衰老的領域裡,有多麼重要。

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

現在,小鳳姐不只腸道症狀完全消失,睡得安穩香甜,整個人煥然一新; 

最令我開心的是,她已對自己的健康有極高的掌握度!

即使偶爾仍會不舒服,也可以自己找到原因; 
不再像最一開始那樣,對自己的身體、以及可能破壞身體健康的東西,所知甚少,因此每天被莫名、反覆的症狀,搞得暴躁憂鬱、沮喪挫折。

除了實際的治療成果之外,也藉由密切&確實的溝通,掌握保持自己健康的關鍵知識,重建「大腦」看事情的角度,

這種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掌控的感覺,我想也是幫助她痊癒的一大關鍵吧!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