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醫療院所的「衛生教育」
在傳統醫學的失眠治療準則中,強調第一步應該是要改變生活型態。
因此,他們會先列出一連串的「行為治療」方法,並把這些方法取了個專有名詞:睡眠衛生(Sleep Hygiene) 。
什麼是睡眠衛生呢?我們舉幾個例子給大家見識一下:
- 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。如:燈光、聲音、溫度、通風、被褥等。
- 晚餐後禁喝咖啡、茶、可樂、酒及抽煙。
- 晚餐後少喝水及飲料,並在上床前先去一趟廁所。
- 每日應規律運動
- 多參與社交活動、保持身心愉快與積極正面的想法。
不是說這些不重要。
但是,不用讀醫學系,這些連我阿嬤都知道。
傳統醫院體系,管這個叫「衛教」,也就是衛生教育。
他們認為,你要教育病人,因為病人不懂。
如果我教育日本元氣診所的客戶這些事情,會覺得我在污辱他們的智商。
對知識水平高的人來說,這些東西沒辦法幫到她們真正的問題。
而且,實務經驗上,醫院甚至沒有時間做這些「衛教」。
安眠藥是在掩蓋真正的問題
臨床實務上,其實很快會進入到用藥的程序,討論:
哪一種藥物比較適合你、A藥沒用是否換B藥、有副作用要不要換C藥…等等。
還有,C藥似乎有點用,那要不要把它做成更強的C+藥,讓客戶滿意度更高?
比如有個藥叫做Zolpidem,中文名稱叫做史蒂諾斯,或者佐沛眠。
史蒂諾斯的半衰期是2.5個小時左右,相較於其他藥物,算是很不錯的了。
但藥廠為了提升客戶滿意度,所以進一步把它改造,變成「緩釋型」的藥物。
研究發現,緩釋型的藥物,對改善睡眠真的非常有幫助!
92%的客戶非常滿意,認為一週吃3-7顆史蒂諾斯,能改善他們的睡眠,而且不會影響到隔天的表現(1)!
對企業經營來說,92%的客戶滿意度,真是非常驚人的成績,難怪生意這麼好,門診大排長龍,絡繹不絕。
沒錯,用安眠藥把你「打昏」,是最簡單、快速、有效的方法,而且保證有感。
但是,最簡單的方法,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。
因為,根本的問題沒有被解決。
研究發現,安眠藥會提升多種疾病的風險,包括憂鬱、感染,認知功能下降、肺炎…,還會增加跌倒的風險、開車出意外的風險 (2)。
不只疾病風險上升,甚至死亡率也會上升(3)。
當然,我們只是觀察到這個現象,並無法確定是否存在 藥物造成死亡,這樣的因果關係;
但最保守的說,這些長期使用安眠藥的人,身心健康一定有需要幫忙的地方。
長期使用安眠藥去讓自己強制入睡,就是在忽視這些潛藏的問題。
潛藏的問題放著不處理,當然很可能會增加死亡率。
結語
失眠是一個症狀,但也只是一個表象。
重要的是要找到潛藏的問題,才能對症處理之。
所以,最重要的第一步絕對是「科學評估」。

唯有如此,才能針對您的狀況,精準地調理,從根本上恢復健康。
至於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?
包括營養素不足、荷爾蒙失衡、腸胃道不健康…等等,
之後的文章會一一為大家介紹,敬請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