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中藥吃到鉛中毒!我該擔心嗎?
最近的鉛中毒事件引起大家高度關注,但這種新聞常常引起過度憂慮,因為重金屬引起的症狀是「不分科」的:
腹痛、失眠、心血管、腦部、肝臟…等於從頭到腳的症狀,都可能是重金屬引起的;
且相較於短時間內大量暴露的急性中毒,慢性中毒就又更難察覺了,可能只是偶爾不明原因的頭痛、甚至只是比較易怒、焦慮…都可能跟鉛有關,所以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是否也有鉛中毒?
其實要知道也不難,檢測一下就是了。
但在判斷報告上,也有一些學問。
這邊暫且不討論,究竟要驗頭髮、尿液,還是血液的問題,
但臨床上其實最常碰到的狀況是:
有些人體內鉛含量高,但卻沒有症狀;
有些人鉛含量不高,但卻一堆症狀,需要排毒。
為什麼呢?
有些醫生可能會說是「體質」,簡單一句話帶過。
這麼說也沒錯,但養生,就是要「調體質」。
究竟以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講,什麼是「體質」呢?
為什麼他沒事,我卻一堆症狀?
以科學的語言來講,體質跟基因大有關係。
我講「大有關係」,而不是說「體質=基因」,因為大家必須掌握一個重要的概念:
即使基因是先天決定的,但基因的「表現」,卻是可以後天調控的!
基因在身體中的「表現」方式,就是透過製造出相對應的「蛋白質」,來進行某些功能;
蛋白質有很多種,而能進行某些功能的,我們把它叫做「酵素」。
以重金屬、排毒這個議題來說,就得評估自己有哪個解毒酵素,先天功能不夠好,那就可以後天去補強。
比如這篇研究就在探討這件事:
有個解毒酵素,簡稱GST。
同樣接觸鉛,GST正常的人,就不太會有症狀;
但GST比較弱的人,就可能出現認知功能的異常。
請注意:
GST弱,本身不會讓認知功能下降;
但如果GST弱,後天又暴露過多的鉛,
那麼這份研究發現,其對認知功能造成的傷害,相當於3年的老化!!
結語
環境污染在現代社會中可說是無所不在,重金屬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。
很多人莫名難解,找不出原因的症狀,都可能跟環境毒素有關。
那麼,我應該擔心嗎?又應該多擔心?
就科學養生的角度來說,如果能知道自己先天的基因,就能夠是先未雨綢繆,防患於未然!
但請務必記得:
基因不一定會決定你的命運。
比如上面提到的研究就發現,基因本身的缺陷,不會造成問題,而是要合併後天的毒素暴露,才會造成傷害。
以前積極在做養生、預防的人,常常會覺得無奈,甚至遭到無情訕笑:
「你看他每天抽菸、喝酒,還不是長命百歲;
你這麼嚴格這個不吃那個不吃的,結果還不是這麼早生病!」
其實,每個人都是非常獨一無二的個體,都有屬於自己的道路要走、課題要承擔。
人貴自知。
重點是對自己多一點瞭解,就可以活得更加瀟灑、自在。
知道了自己先天不足之處,就好好後天保養,還是可以大為降低疾病風險,常保健康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