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養醫學&常規/主流醫學最大的不同
之前的文章中,我陸續寫了一些關於缺鐵的主題:
談論了「缺鐵不等於貧血」的觀念;
也講了缺鐵可能造成掉髮、疲憊、手腳冰冷、記憶力衰退;
也分享了過重+不孕的案例,甚至做了胃繞道手術之後都無法改善,結果卻因為簡單的補鐵,達到了未曾想過的神奇效果。
請參閱:
疲勞、掉髮、記憶力衰退,是正常老化的現象?補對了這個營養素,您就能成功抗衰老!
切胃也瘦不下來的女性…卻在營養療法後,一舉改善肥胖&多年不孕,成功得子!?
這些個案,其實都不純粹是補鐵,而是有搭配包含飲食/腸道調理、營養點滴、荷爾蒙調理…在內的整合性療法; 我只是以「補鐵」的這個角度切入,試著讓主軸單純一點。
可是,以上文章發表後,我還是一直被問到,為什麼他們的婦產科/不孕專科醫師,不建議補充營養素?
有些人還被嘲諷道:如果你錢太多、想製造昂貴尿液的話,那就去補啊~
因此我想趁這個機會,來談談營養醫學&常規/主流醫學,其中一個最大的不同為何。
這「只不過」是案例報告
在 如何使用營養素「調身體」,自然而然懷孕?一文中有提到,其實早在1991年就有一篇論文,發現補鐵竟能改善不孕!
可惜的是,這樣的論文一直沒有受到重視。
這篇論文刊登在Lancet上,其實算是挺優質的期刊。
但之所以過了將近20年都沒人理會它,我猜是因為,在常規/主流醫學的眼裡,這「只不過」是案例報告。
這篇研究本來是在治療113位因為缺鐵而深受落髮所苦的女性。
治療過後,研究人員發現其中7位原本有不孕問題的人,竟然懷孕了!
他們之中,有3人在之前的5-9年之間,積極地進行不孕治療,卻沒有成果;
另外4位則在補鐵前30個月(將近3年)都沒有辦法懷孕,即使他們的月經正常,且完全沒有進行避孕措施。
這7人原本的鐵蛋白指數,平均在22.3 ng/ml左右。
在他們將鐵蛋白數值,提升到了平均53.3左右之後,7人都懷孕了!
這對我來說,是價值連城的一份研究報告。
因為,原本平均22.3的鐵蛋白,其實在很多醫師的眼中看來,是足夠的,根本還不算「缺鐵」。
但是,讓沒有缺鐵的人,進一步補充鐵,卻解決了多年不孕的困擾。
這是怎麼回事?
對A來說足夠的濃度,對B來說可能不夠
在營養醫學、抗衰老醫學、預防醫學裡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:
對A來說足夠的濃度,對B可能完全不夠。
這句論述,不管是針對營養素,或是荷爾蒙,都是成立的。
有些人可能鐵蛋白22 ng/ml就足夠,但有些人就得大於50才行;
有些人的黃體素可能10 ng/ml就夠,但有些人卻得大於20才行。
另外有一個觀念,用英文來表達更為傳神:
Normal is not optimal.
我覺得翻成中文應該這樣說:
沒病不代表健康。
傳統/常規醫學的場所,是處理疾病的地方;
所以你的缺鐵如果還沒有嚴重到變成「疾病狀態」,那他們是不願意處理的。
可是,沒病不代表健康。
當我們把「沒那麼理想」(sub-optimal)的鐵蛋白,提升到「比較理想」的濃度後,許多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。
在理財的時候,我們都希望要盡可能地增加我們的資產,大富大貴;
從沒見過有人因「不破產」而自滿的。
但在現在的主流/常規醫學的環境中,活著、不死掉,才是最大的目標。
也因此,很多覺得自己「不夠健康」的「亞健康」問題,就無法被解決。
結語
希望藉由這篇文章,能讓各位更深入瞭解,營養醫學&主流醫學的不同之處。
我完全可以想像,在常規/主流醫學的某些人眼裡,這種「案例報告」,根本就是「證據等級」不夠的論文,因此不屑一顧。
但這樣被棄如敝屣的論文,卻被我視為珍寶,因此得以真實地幫助到來向我求助的人們。
謝謝所有願意相信我,讓我服務的每個人。
是因為你們的信任,我才有底氣能寫出這些文章,也讓更多人知道營養醫學的重要性。
其實,病人才是醫生的老師。
我要在這裡向你們致上最高的敬意。
非常謝謝各位老師!
Photo by krakenimages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