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、喝水就會胖是真的!避開這3種環境中常見的「肥胖原」

常聽到有人說自己「喝水就會胖」、「呼吸就會胖」..,真的會這樣嗎?

這會不會只是藉口,還是有人真的天生就屬於易胖體質?

其實,這不見得是藉口,也不見得是無法改變的體質,而是可能跟後天的環境有關。

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,哪些常見的環境毒素是「肥胖原」(Obesogen),讓你呼吸、喝水..都會胖!

 

鄰苯二甲酸酯(Phthalates)

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塑化劑,最常用於食品包裝。

許多不同研究陸續顯示,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,與BMI、腰圍、體重、胰島素阻抗..等,呈現正相關;

也就是接觸到這類毒素越多,肥胖的風險就越高的意思。

 

不同族群都會受到影響:包括成年男性、成年女性、青少年、青少女..等;

不過,我認為男性孩童尤其應該更加謹慎:

研究指出,母親在懷孕時如果接觸到較多的鄰苯二甲酸酯,兒子日後出現荷爾蒙失衡(低睪固酮)的風險較高,也較晚進入青春期。

睪固酮不只與「雄風」有關,也是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的一種荷爾蒙,所以低睪固酮的人,肥胖風險也較高。

 

除了干擾內分泌之外,鄰苯胺甲酸酯也會降低粒線體的功能。

粒線體是人體的能量工廠,負責把食物轉換為細胞可用的能量,與新陳代謝息息相關。

很多人說自己新陳代謝差,本質上來說,其實就是粒線體的產能效率不好(可以簡單想成是身體無法把食物中的熱量做有效運用)。

 

車子吃油,燈泡吃電; 而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形式,叫做ATP。

研究發現,鄰苯二甲酸酯會降低細胞產生ATP的效能達20%,還會降低燃燒脂肪的效率達50-60%

講白話點,這就是「代謝緩慢」的意思,而這不只會造成肥胖,還會促成糖尿病、不孕..等問題。

 

雙酚A

除了常見於塑膠容器之外,雙酚A也存在於發票這類熱感應紙上,也是非常普遍的環境毒素。

許多研究都顯示,體內的雙酚A與肥胖風險呈正相關,也就是雙酚A越多,就越容易肥胖,且這樣的影響似乎對小孩子特別明顯。

曾有動物研究顯示,如果母親在懷孕時接觸到較多的雙酚A,孩子未來肥胖的風險較高。

雖然後續的人體實驗不見得都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,不過我還是會建議備孕中的母親們要特別小心。

 

其實很多人知道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,但以前只意識到它會干擾內分泌,因此提高糖尿病、肥胖的風險..;

但近年來的研究漸漸發現,它還與高血壓、心律不整、血管粥狀硬化、心房收縮力變弱..等相關,可說是心血管健康的一大殺手。

可是這類研究大多是分析過去的數據/病例(回溯性); 反對者一直以來都可輕易地無視這些研究,只要說它們證據等級太低就行。

 

不過,2020年 8/17,發表了一篇重要的前瞻性研究,從2003開始追蹤到2015年,並於2019年7月進行數據分析;

最終,這篇納入了將近4000人,並持續了大約10年的研究發現:體內雙酚A較高的人,全因死亡率高出49%

 

其實肥胖本來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,不過現在看來,環境毒素不只會干擾內分泌、提升肥胖風險而已,

還會藉由慢性發炎、氧化壓力、干擾細胞訊號傳遞,影響基因表現..,等,造成一系列的傷害,直接提升死亡率,其攻擊方式可說是既廣且深。

雖然有人開始研究雙酚A的替代材料,如BPF, BPS..等,但目前看起來,它們似乎還是跟雙酚A差不多毒。

 

減塑或許已不再是對環境、北極熊、海龜..重要的議題而已,而是與你我每個人的生命、健康、死亡風險..,切身相關。

 

空氣污染

研究發現,相較於不抽菸者,抽菸者的粒線體功能降低了24%;

不論是出生前或出生後接觸到二手菸的兒童,日後肥胖的風險都顯著較高。

 

不只如此,研究還發現住在離繁忙的交通幹道較近的孩童,腰圍變粗、BMI增加..等肥胖的風險明顯較高。

這也許是因為,包括PM10、PM2.5..等在內的空氣懸浮微粒,都會破壞粒線體的功能,甚至造成凋亡。

2014一篇南加州的研究發現,相較於接觸到較少交通空氣污染的孩童來說,接觸最多的孩子們,每年會多增加14%的體重

2017一篇研究洛杉磯地區8-15歲拉丁裔孩童的研究也發現,不論是哪種空氣污染(PM2.5、NO2..等),都會增加肥胖的風險。

 

除了提升肥胖風險,空氣污染還會讓胰島素敏感度下降,並破壞胰臟beta細胞(負責分泌胰島素)的功能,使糖尿病的風險大增。

 

現代社會中,光是過多的糖,就已經讓肥胖、胰島素阻抗、糖尿病前期、糖尿病..持續增加了;

但現在我們知道,原來空氣污染也扮演重要角色,會經由不同機制,提升肥胖、糖尿病的風險。

 

關於環境毒素與糖尿病的關係,那可是更加「精彩」,之後我們再另外專文解析。

 

結語

現代社會的環境毒素相當普遍,幾乎可說是防不勝防。

常有人說自己「喝水就會胖」、「呼吸就會胖」..,在以前常被視為是懶惰的藉口;

不過,今天這篇文章說明了,塑膠容器、空氣污染..等,的確會提高肥胖、糖尿病..等疾病的風險,甚至還會大幅增加全因死亡率!

如果你喝的是瓶裝水,吃的是塑膠袋裝的食物,使用的是受塑化劑污染的保養品與清潔劑、住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地方..,

那可能真的每喝一口水,每吸一口空氣,都在攝入讓自己變胖的肥胖原 (Obesogen) 了。

 

除了搬到污染較少的世外桃源之外,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保護我們的健康呢?

畢竟,人在江湖身不由己,可能因為工作等原因無法說搬就搬;

就算要搬家,也需從長計議,可能得耗費數年。

 

還好,營養素能幫助排除環境毒素,甚至保護粒線體健康,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。

比如NAC、阿爾法硫辛酸..等物質,都具備這樣的潛力。

建議與熟悉營養醫學、環境醫學..的醫師討論,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營養素來使用,幫助自己預防疾病,創造良好的健康狀態。

 

p.s. 除了本篇所提到的機制之外,環境毒素還會引發甲狀腺低下,這也可能造成肥胖!

詳情請見:

找出根本原因,治療甲狀腺低下:毒素篇

 

***現在馬上點擊連結加入下午茶Line好友;,不漏接訊息,且每週只傳一次週報給您,在不過度打擾的前提下,持續給予您最實用的健康資訊。

加入好友

 

Photo by Matt Walsh on Unsplash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