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驗不知道:我身上竟有這麼多重金屬!究竟從哪來的?

呼吸、喝水、吃飯..,都是毒

最近越來越多病人/客戶,在檢驗後發現體內的重金屬超標。

最令人困惑/困擾的是,在深入討論後,發現當事人完全沒有接觸到那些常見的暴露源;

那麼,這些體內的重金屬,到底從何而來呢?

 

比如說,鉛、汞、銅,是我們最常驗出的三種重金屬;

但有人不只從沒吃過深海/大型魚,甚至連海鮮都很難得會吃一口,體內汞卻仍超標;

有人所住城市已不用鉛管、家中也有裝濾水器、家中沒有使用鮮豔的油漆粉刷、平時也不塗口紅不化妝..,但體內鉛卻超標;

有人不用銅餐具、也沒有使用金屬材質補過牙,體內銅還是超標。

 

其實,我們周遭的環境受到污染的程度,早已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;

如下文資料即將呈現的:85%的農地都受到農地重金屬污染。

不過,環保的議題雖然重要,但較難產生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急迫感,就算訴諸動植物福祉,也只有一小部分人有共鳴;

但我可以明確地說:地球污染的問題,正在嚴重影響身邊所有人的健康–包括我們最關心的親朋好友。

這已經不只是北極熊、海龜..的問題,而是我們人類在未來日子裡,一生都必須仔細做好的重要健康管理了。

 

以下簡單整理一些關鍵的新聞報導與資料,並摘錄我認為最值得記住的重點,供各位參考。

 

銅、鉛造成的農地與水質污染

2010新聞:
二仁溪畔土地銅污染 竟超標435倍

*重點節錄:

其中位於台南巿南區明興路舉喜段的土地,重金屬鎳、銅、鉛、鉻、砷都超過管制標準,尤其超標四百三十五倍、超標十七倍,最為嚴重,

 

2019新聞:
6公頃40多筆農地重金屬超標 環保署報告:灌排未分離惹禍

*重點節錄:
本次調查結果位在桃園地區的受污農地主要是超標,污染來源是桃北的積體電路板工廠,及南崁溪、老街溪一帶的重工業所排出的含銅廢水。
彰化地區則是電鍍廢水造成的、鋅、鉻、鎳超標。

 

2016新聞:
農地重金屬超標未受管制知多少?四成? 八成五?環保署、環團兩數據

*重點節錄:
發現全台993個重金屬超標的地點中,其中有838個,相當於85%,都未被環保署列管。

這些未被列管的污染農地所生產的食物極可能都已經被國人吃下肚。這些農地所生產的食物可能已經進到我們的市場長達20年,甚至更久。

 

鉛、鎘造成的農產品污染

2021新聞:
重金屬十面埋伏!作物如何避開汙染、安全生產?

*重點節錄1:
土壤重金屬濃度合乎標準 仍可能產出超標的作物!

 

根據農糧署歷年食用作物重金屬汙染監測結果顯示,部分農地土壤重金屬濃度雖低於土壤汙染管制或監測標準,仍有可能產出重金屬含量不符合《食安法》所定限量標準的農糧產品,超標重金屬中以占大多數,次之。

 

*重點節錄2:
作物吸收鎘、鉛的能力各異 豇豆、苦瓜、胡瓜及豌豆幾無超標。

作物品種吸收特性研究顯示,水稻以秈稻品系的鎘吸收能力高於稉稻品系,而稉稻各品系的鎘吸收能力,則以台東30號、台稉16號、台稉14號、台稉8號較,其中又以台東30號的表現最穩定

花蓮21號、台稉9號、台稉16號、台中192號則是吸收能力較的品系,

蔬果雜糧作物的鎘吸收能力以落花生最,其次為葉菜類蔬菜,瓜菜類與豆菜類的吸收能力則較

從研究團隊歷年的試驗結果發現,在現行食用作物農地土壤鎘限量標準5 mg/kg之下,豇豆、苦瓜、胡瓜及豌豆等作物幾乎沒有超標的問題,可以在大多數的農田種植。

 

事業廢棄物棄置,造成土地水源受到汞污染

【穿梭島嶼20年 污染篇】無人知曉的未爆彈

*重點節錄:

提起屏東縣萬丹鄉,多數人會立刻聯想,這是紅豆的故鄉。20年前,萬丹卻是以一起污染事件,聞名全台。

赤山巖位於萬丹鄉與新園鄉交界處,檢察官發現,台塑委託處理汞污泥的運泰公司,將8000多噸汞污泥,非法棄置在赤山巖。

 

20年後我們重回現場,居民說,當時堆積多年的汞污泥,因為日曬雨淋,貨櫃和儲桶都鏽蝕了,很擔心重金屬外洩,影響地下水。

屏東縣環保局表示,環保單位也擔心有殘留疑慮,針對現地土壤進行整治,採取翻轉稀釋的方式,利用客土讓重金屬平均濃度保持在平均標準之下。

不過長期追蹤事業廢棄物污染的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發現,赤山巖整治的客土有可能是外表貌似土壤的事業廢棄物,業者利用事業廢棄物的個別特性,攪拌後相互稀釋,可望讓驗證時,不超過土壤管制標準,晁瑞光憂心地說「但這卻不是真正的土壤,而是事業廢棄物的混合。」

 

晁瑞光追蹤事業廢棄物污染將近20年,發現事業廢棄物經常埋在魚塭、農地,造成食安疑慮。其中高屏溪沿86號快速道路鄰近地區,特別嚴重,近年越往屏東,廢棄物非法傾倒,或利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名目,行有害事業廢棄物隨意棄置之實的問題,越發嚴重,讓他備感絕望

 

20年前,眾所矚目的汞污泥污染案件,曾帶給行政部門極大震撼。環保署修訂了廢棄物清理法,增列刑罰,也明訂產源責任。

多年後,卻因政府為解決事業廢棄物問題,開放事業廢棄物再利用,導致事業廢棄物的非法棄置手法,推陳出新。當無良業者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未來台灣,還能不能有乾淨的土地?

 

2021新聞:

廢棄物的假再利用,真棄置:全台都變我們的垃圾場?

 

*重點節錄:

什麼是事業廢棄物?

簡單的說,事業廢棄物就是工廠或企業在運轉過程產生的廢棄物。

例如,一般工廠都會有水污染防治設備,這個設備都會使用藥劑來結合水中的重金屬,避免重金屬被排入河川,藥劑結合重金屬沉澱後就成為無機性污泥的事業廢棄物。

 

「補貼」成為事業廢棄物堆積的噩夢

對下游接受補貼的業者而言,因為不用花錢購買,而是收錢並收受這些產品,基本上不需要成本,因此當然是能收多少是多少,收愈多賺愈多,最後的結果就是,因為下游業者收了這麼多的資源化和再利用產品,卻沒有這麼多工程可用,當然只能想辦法棄置……甚至棄置在水源區,污染你我的飲用水。

 

2020新聞:

日本水俣病萬人受害、汞污泥工人暴斃慘死 台灣跟進UN全面防堵汞產品

*重點節錄1:

20年前的毒素又返鄉

1998年,台塑委託甲級清運商運泰公司處理該公司產程留下的汞污泥,沒想到一大部分的汞污泥,竟被悄悄用船送到了柬埔寨。更駭人的是,汞污泥船完成運送任務後,一名負責清理船隻的碼頭工人,竟在不到24小時之內暴斃死亡,且四肢翻黑,死狀甚慘。

後經調查,台塑歷年來共產生了1萬3000公噸的汞污泥,這些對生物具劇毒性的汞污泥半數一度被送往柬埔寨,另有7000多公噸被任意棄置在屏東赤山巖附近山區。最諷刺的是,「台灣汞污泥、外送柬埔寨」事件曝光後引發國際關注,這批汞污泥又被送回了台灣,最終進了高雄仁武垃圾掩埋場,遭殃的還是國人。

 

*重點節錄2:

最近引發熱議的台中市議員張彥彤一家人,因長期服用當地某中醫師配方的自費中藥材,藥材內違法添加了國內禁用多年的硃砂,最終竟導致中毒的案件,也與污染有關。

對此,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楊佩鈺解釋,硃砂最主要的成份就是硫化汞,成份含量達95%以上,與鉛一點關係都沒有。但因硃砂與鉛丹外觀極為相似,鉛丹又比硃砂便宜許多,因此不肖中藥材商常以鉛丹混入硃砂販售

也就是說,張彥彤與家人這段時間來食用中藥材內添加硃砂恐是時真時假,被害人體內才會汞、鉛重金屬含量皆超標。

 

結語

每次講到重金屬,就得重複衛教一些基本資訊:

少吃大型/深海魚、少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、少用來路不明的美白化妝品..等等,

但越來越多的患者,生活中都已經極為小心避開這些常見的暴露源,卻仍驗出體內重金屬超標。

 

在我們診所,目前最常驗出超標的3種重金屬,是汞、鉛、銅。

 

許多新聞報導都指出,工業廢水&事業廢棄物的不當排除、不當棄置問題,已造成許多的問題。

就算政府相關單位已經制定了標準,管制農地的重金屬含量限制,卻仍無法保證農作物一定會無毒。

20年前的舊問題沒解決,20年後卻又產生了新的問題。

 

以我們的臨床經驗來說,這已不是遙遠的環保問題,只跟北極熊、海龜..等動物福祉相關,

而是每天都不斷在侵蝕我們所愛的人–包括你以及你的親朋好友–的健康之嚴重問題。

 

醫院只會處理重金屬的急性中毒;

但慢性毒素的累積造成的症狀與疾病,卻也千變萬化、相當棘手。

目前我想到的解決方法,還是呼籲大家要更加重視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這句老生常談。

就像本站的標語所說:

「要怎麼做才能不生病?古人只能靠偏方養生,現代人可以靠科學來預防。21世紀的醫學,抗衰老不再是夢想!」

 

就算無法完全避免重金屬的接觸,但只要及早處理,善用營養素去降低其毒性,就不至於釀成疾病的大災。

希望重視健康的大家,都能用最有效的科學方法養生保健; 遠離疾病,常保身心健康。

祝福大家。

 

***現在馬上點擊連結加入下午茶Line好友,不漏接訊息,且每週只傳一次週報給您,在不過度打擾的前提下,持續給予您最實用的健康資訊。 加入好友

 

Photo by Amit Jain on Unsplash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