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節必備!5大防疫營養補充品+ 3個神助攻

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全球,不管有沒有打疫苗,都還是難免擔心。

雖然疫苗是很好用的工具,但畢竟並非100%有效且無風險的萬能藥。

何況現在應該越來越多人認識到,病毒突變的速度太快了;

或許,終究還是得靠我們自己,把免疫健康照顧好。

 

免疫部隊無時無刻都在待命,隨時準備將入侵的敵人驅之別院、趕出門外;

而當敵人真的侵門踏戶,戰爭開打時,免疫部隊會需要用到大量的軍糧與武器,也就是營養素。

就算不小心感染了,如能及時提供大量的軍火糧食,仍能有效幫助擊退敵人,降低重症率。

 

雖然營養補充品絕對無法取代健康均衡的飲食,但本文還是想整理一些特別重要的治療選項;

能幫助您在面對這隻不斷突變的COVID-19新冠病毒時更有自信,度過一個平安健康的好年。

 

川普染病後使用的3大營養素

每個醫師都有自己的判斷,推薦使用的營養素也可能不同;

雖然這是常態,但相信各位讀者一定常感無所適從;

所以此處我們就直接複習一下,美國前總統染病時是如何治療的:

 

褪黑激素:提升血氧濃度

褪黑激素是個影響日夜節律的荷爾蒙,大部份人對它的認識,應該僅限於治療失眠,很難想到它也能當作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選項。

之前寫過一篇文章:

COVID-19的「銀色子彈」:讓疫苗效果加乘的「睡眠荷爾蒙」

描述在2020/11時,世界著名的Cleveland Clinic(克里夫蘭診所),運用了尖端的「網絡醫學分析法」(”Network medicine approach” ),

尋找最有潛力對抗COVID-19的物質,結果褪黑激素雀屏中選。

 

當初我寫那篇文章之時,還沒有臨床人體試驗來證實它的潛力; 但現在已經有了!

2021年8月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,褪黑激素不只能提升睡眠品質,還能顯著提升患者的血氧濃度!

大家知道在國外,就算感染了COVID-19,也不會馬上跑到醫院去,因為醫療資源有限,而且昂貴; 

常見的方式是請你待在家,設法讓身體發揮自癒力,但如果當血氧濃度下降,就得馬上掛急診!

而這篇研究顯示,沒服用褪黑激素的病人,平均血氧濃度只有93.65%; 而服用褪黑激素的組別,平均血氧濃度有95.81%,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 (95.81% vs. 93.65% , p = 0.003)。

 

之前的文章有提到,提升睡眠品質,本身就有助於免疫力,甚至有助於提升打疫苗後產生的抗體!

但除此之外,褪黑激素還具有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發炎..等能力,甚至還能夠預防最可怕的肺部纖維化併發症。

褪黑激素還是一個免疫系統的「緩衝劑」(buffer) (1) (2) (3)

也就是說,在免疫力低下時,能夠刺激免疫細胞; 但在免疫系統過激時,則發揮抗發炎的作用。

因此,不會有很多醫師/專家擔心的,「免疫力補太強」的問題,是可以安心使用的營養補充品。

 

維生素D:降低重症與死亡率

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其實相當複雜,不過此處我們就暫且簡化為下面這張簡報來理解即可:

除了學理機制合理外,在真實的臨床情境中,維他命D也已一再被證實有助於感染病情的恢復。

2019年(疫情爆發之前)就有兩篇研究發表,顯示血中維他命D濃度越低,得到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的風險就越高; 

或許有人會說:「那也不代表補充維他命D就有幫助啊?」

話是沒錯,但其實在更早的2013年2017年,就都各有一篇統合分析,結合了數十則隨機對照研究,顯示實際上去補充維他命D,是能降低得到呼吸道感染之風險的

而在疫情爆發後的2020年底起,也陸續有研究顯示,補充維他命D能治療COVID-19造成的新冠肺炎,降低重症與死亡率。

詳情我已在之前的文章中鉅細靡遺地說明過,有興趣的人歡迎再複習一次:

COVID-19的營養療法-川普是怎麼進行治療的?

 

鋅離子:直接抑制病毒

在疫情爆發之初,鋅離子就被預測為是一個很重要的營養素,

這是因為,這次的新冠病毒是RNA病毒,而鋅離子對這類病毒有抑制的效果

 

研究也發現,鋅離子的缺乏,會導致各種免疫細胞的數量或功能低下,包括T細胞、NK細胞,以及大家最在意的,產生抗體的B細胞

但令人慶幸的是,只要補充鋅離子,就能讓這些異常,回復正常。

 

許多統合型的論文也紛紛指出,補充鋅離子能讓成人的感冒時間縮短、讓孩童得到肺炎的機率降低,還能降低成人的肺炎死亡率

 

而關於補充鋅離子對COVID-19究竟有沒有效?目前是正反結論都有:

2021年初曾有一篇研究顯示補充鋅離子「無法」減輕感染後的症狀,

但2021年底(12月)則有一篇美國的研究顯示,有補充鋅離子的人,「可以」減輕感染後的症狀。

 

那到底是有效還無效?

如我們一直以來強調的,營養療法既是科學,也是藝術。

療效的好壞,取決於鋅的型態、劑量、劑型、補充時間點、補充持續多久..等等,且還必須考慮病人的狀態;

比如一開篇所說,感染時免疫部隊會需要更多軍火與糧食,也就是營養素,那劑量可能就要更高。

而因為每個人的腸道吸收狀態差異很大,現在也已有論文開始提出一個觀點,認為點滴注射鋅離子,可能是較好的治療選項。

關於該如何補充,請與熟悉您狀況,並瞭解營養醫學的醫師討論,才能收穫好的結果。

 

白宮沒使用,卻也很重要的2個遺珠之憾

如前所述,有太多能幫助治療COVID-19的選項,雖然每個醫師/專家說的都有道理,但容易讓無醫學背景的人感到無所適從。

礙於篇幅有限,所以我們專注於介紹美國前總統川普使用的營養處方; 

如果您或家人朋友不幸染疫,相信您不會想錯過連白宮醫療團隊都認可的營養素,對吧?

 

以下繼續介紹幾個雖然沒有名人加持,但我認為也很有價值的營養素:

 

維生素C:維持黏膜健康、輔助治療肺炎

在講完上述的維他命D、鋅離子之後,我們很自然地必需聊聊維他命C。

2020年底發表的一篇論文,附上了以下這張非常精美的圖; 

圖的主旨是在說:

黏膜組織是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線,而黏膜組織的健康,與維他命D、鋅離子、維他命C這三者密切相關。

如圖所示,Zinc, Vitamin C, Vitamin D三者能幫助黏膜細胞之間緊密相連; 如果少了它們,外來的敵人細菌病毒就容易長驅直入了。

 

維他命C是一個非常簡單、便宜,且普遍的營養素,但它也是引起最多爭議的; 

有些人認為它連對感冒病毒都沒效了,怎麼可能能抵抗新冠病毒?

但有些醫師則認為只要使用方式正確,它連小兒麻痺病毒都能擊退。

 

2013發表的一篇統合分析論文顯示,維他命C有助於降低肺炎的發生率與重症風險,尤其是對體內缺乏維他命C的人來說,幫助更是明顯。

猜猜COVID-19病人體內的維他命C濃度是高是低?

根據一篇西班牙的報告,82%的新冠病人體內維他命C的濃度都是不足的。

 

關於維他命C究竟能否抗病毒的這些爭議,在此不做深入討論; 

但還是再提醒一次本文重複提及的觀念:

急性感染時,免疫系統會需要大量的軍火與糧食來作戰,也就是營養素。

平時保健使用的保養劑量,與急性感染時使用的治療劑量,可能有天壤之別;

建議與熟悉您身體狀況,且瞭解營養醫學的醫師深入討論後,再下判斷並做決定。

 

魚油:提升存活率、降低重症風險

之前的文章介紹過,魚油因富含omega-3脂肪酸,所以抗發炎的效果卓越,能降低許多發炎激素如IL-6, TNF-α..等等,因而阻止嚴重的發炎風暴(cytokine storm)釀成重症。

2021的3月底,一篇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發現,感染新冠肺炎COVID-19之後一個月的存活率,「有」服用魚油的組別,明顯高於「沒有」服用魚油的對照組;

其差異是非常顯著的:21% v.s. 3%

也就是說,有服用魚油的組別,21%的人能存活超過一個月,而沒有服用的組別,只有3%能存活超過一個月。

 

詳情請直接觀看:小兵立大功:一個常見的營養素,卻大為提升COVID-19重症病人的存活率!

 

魚油優秀的抗發炎能力能預防重症,其實也不是新聞;

早在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初,就有統合研究分析了超過1000名患者的資料顯示:

補充魚油有助於緩解發炎風暴造成的ARDS(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),這就是COVID-19最致命的狀況。

也難怪2021的研究會顯示,補充魚油能降低COVID-19的死亡率了。

 

建議在平時就積極做好健康管理,拉高自己的Omega-3指數;

但在染疫之後服用,也還是來得及的; 

以這篇研究來說,只要每天服用400 mg EPAs + 200 mg DHAs x 14 天,就能有如此驚人的治療成效!

 

同場加映3個神助攻

硒元素:抗病毒突變

硒元素的缺乏,除了會讓許多免疫細胞功能低落之外,更會引起病毒突變

研究顯示,缺硒會引發克沙奇病毒、小兒麻痺病毒、及老鼠身上的流感病毒突變

現在全世界煩惱的就是這隻新冠突變太快,即使已有最新科技的疫苗,研發速度還是跟不上;

如果能確保自己體內的硒元素足夠,也許是一個另類的抗疫手段。

比如研究就顯示,補充硒元素有助於改善接種小兒麻痺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,並減少病毒突變的發生。

研究顯示,人類一天只要簡單補充100-300 mcg的硒,就可以改善許多免疫功能指標,這對老人家來說尤其重要。

 

鎂離子:紓壓助眠抗發炎

鎂離子本身具有抗發炎、抗氧化、促進氣管擴張、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健康..等作用,

更能輔助維生素D的活化、提升褪黑激素濃度..等,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神助攻營養素。

尤其必須考慮到,疫情造成的慢性壓力,已讓許多人出現失眠、心悸、焦慮緊張..等症狀,這些可能都是因為鎂離子被消耗掉所造成的。

 

根據調查,約80%的人都攝取不到政府建議的最低標準:300-400mg,

因此我也建議每天都至少要補充300mg的鎂離子比較好。

 

如想知道更多鎂離子與抗壓、抗疫的相關知識,歡迎參考之前的文章:

COVID-19的營養療法:如何在疫情壓力中保持強大?

 

維生素E:增加疫苗後產生抗體

 

許多人擔心注射疫苗後體內產生的抗體量不夠,尤其是老人家; 

現在在呼籲打第三劑,甚至第四劑疫苗,也是因為怕體內的抗體量會逐漸下降,不夠用。

那麼,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增加接種疫苗後的抗體量呢?

 

研究顯示,補充維他命E除了提升T細胞功能之外,還有助於提升接種疫苗之後抗體的量,包括B肝病毒疫苗。

 

當然我們不能推斷補充維他命E,對COVID-19疫苗會有同樣的效果;

但至少讓我們確定一件事:

做好營養調理、健康管理,也可以幫助增加接種疫苗的效益。

 

結語

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兩年多,Omicron也已正式進到台灣了。

許多人都在思考,究竟該不該接種第三劑、第四劑疫苗?

但同時,大家也越來越瞭解,疫苗只是提升免疫力的其中一個工具而已,

當病毒不斷突變時,即使是應用最新科技,可快速製造出來的疫苗,也難以跟上突變的速度。

或許,最後還是得靠我們用心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,才能維持良好的免疫力。

 

本文介紹了幾個重要的營養素,其中針對COVID-19最明確有效的,我認為依序應該是:

魚油、褪黑激素、維生素D; 

然後才是鋅離子、維他命C,以及其他營養素。

 

就像我們不能單靠疫苗就保平安一樣,當然也不可能只靠單一營養素就萬無一失,還是建議要做好全方位的保養。

如果您平常就有跟我們配合,進行營養相關的健康管理,那恭喜您,這次過年應該不用太擔心了; 

但如果沒有的話,也沒關係,將上述營養素先準備好,以備不時之需,也會是很實用的抗疫手段。

 

祝福大家新年快樂、健康平安、大吉大利、虎虎生風!

 

***現在馬上點擊連結加入下午茶Line好友,不漏接訊息,且每週只傳一次週報給您,在不過度打擾的前提下,持續給予您最實用的健康資訊。 加入好友

 

Photo by Jason Leung on Unsplash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