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補這2個營養素,那你離Vit.D中毒也不遠了!

Vit.D是很萬能且實用的一個營養素,對肌肉骨骼、心血管、免疫、內分泌.. 健康都有幫助。

不過,在營養醫學的領域中,請務必記住一個重點:營養素之間是有交互作用的!

如果使用正確的配方組合,效果就可以加乘;

相反地,如果補充方法錯誤,那不只無法得到好處,甚至可能中毒,得不償失。

 

今天的內容非常重要,也很實用,歡迎想積極保養健康的讀者仔細閱讀。

 

Vit.D的毒性:鈣過多

VIt.D有個重要作用,就是幫助吸收鈣。

但反過來說,如果補過頭的話,過多的鈣就會產生毒性。

鈣過多的症狀包括:疲勞、食慾不振、噁心嘔吐、多尿、口渴、心律不整..等。

有些人還會因此鈣過多,而產生腎結石,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導致腎臟衰竭,因此造成死亡。

 

另外,講到鈣過多,許多人也許會想起自己做健檢時,曾有發現血管鈣化,或其他軟組織鈣化(比如腎臟、攝護腺鈣化..等等)的問題。

這個情形似乎非常普遍,但通常醫生也沒辦法建議做什麼,因為沒有藥可以吃,也無法開刀。

 

不過,營養醫學倒是有幾個好方法,可以減少鈣化的風險。

尤其是在補充Vit.D時,如能牢記這幾個重點,會大有好處。

 

Vit.K2

因為Vit.D能增加體內的鈣,所以本來補Vit.D是希望藉此讓骨頭中的鈣變多; 

但如果沒有足夠的Vit.K,那麼體內的鈣就可能「亂跑」:

這些鈣可能不會沈積在骨骼中,而是沈積在血管中,造成血管鈣化。

 

有兩種蛋白質與此相關:

  1. 骨鈣蛋白 (Osteocalcin):負責把鈣安放在骨骼內,增加骨密度。
  2. MGP (Matrix GLA Protein):負責預防鈣沈積在血管與軟組織中。

以上這兩個蛋白質,都需要Vit.K,才能得到充分的活化。

 

研究發現,補充Vit.D,會刺激身體製造大量的這些蛋白質; 

因為這些蛋白質都是需要Vit.K的,所以如果沒有適時補充Vit.K,那就會形成一個「Vit.K相對缺乏」的狀態; 

這樣最糟的狀況就是:不只無法把鈣放到骨頭中,增加骨密度,還會因此把鈣放到血管中,造成血管鈣化

 

2008年發表於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就指出,補充過多的D會產生大量「沒有活化」的MGP蛋白質,代表Vit.K缺乏,且因此造成腎臟鈣化。

 

還好,日本的研究也發現,只要適時地補充Vit.K2,就可以抑制血管與軟組織的鈣化。

 

疫情期間,很多人都會補充Vit.D來增加免疫力。

但您是否因此造成了一個「Vit.K相對缺乏」的狀態,進而增加了血管鈣化的風險呢?

 

我建議Vit.D3與K2應該一起補充,如此不只能降低風險,甚至提高效益。

詳情之後再談,如有疑問,也請諮詢您的醫師。

 

鎂離子

補充Vit.D固然很重要,但如果沒有同時補充鎂離子,可能得不到充分的好處。

 

研究顯示,缺乏鎂離子的人,容易有以下情形:

血中的Vit.D濃度怎麼補都補不上來、細胞與Vit.D的結合力下降、還會讓Vit.D無法被活化!

反過來說,補充Vit.D會大量消耗掉鎂離子,造成嚴重的鎂離子缺乏。

大家知道鈣、鎂之間是互相拮抗的,也就是說,缺乏鎂離子可能讓人更容易Vit.D中毒。

 

研究就顯示,如果在缺乏鎂離子的情況下補充Vit.D,容易造成粥狀動脈硬化 (Asthrosclerosis) !

 

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重點,因為根據統計,約80%的人鎂離子都攝取不足,連官方建議的RDA攝取量都達不到。

(RDA只是維持最小健康值的最低劑量)

在這種普遍缺鎂的情況下,單純只補充Vit.D,得到的究竟是好處還是壞處呢?

會不會因為缺鎂,所以補充高劑量Vit.D時,反而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?

 

趨吉避凶,聰明使用營養療法

我們一直以來都強調,補充營養素也是一門學問,建議與熟悉營養醫學的醫師討論再進行。

希望今天的內容能讓各位更加瞭解,為什麼我們要反覆提倡這件事。

 

有些人能藉由這些簡單的營養素,得到莫大的健康好處; 

相反地,有些人卻補了好幾年的營養素都不見效果,甚至還破財傷身。

 

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尊敬與欣賞那些積極保養健康的人;

我認為這是對自己及家人負責的成熟態度。

願意主動規律吃營養品的人,當然是屬於這類積極的人,也是我尊敬及欣賞的對象。

 

但是,請務必仔細瞭解箇中細節後再進行,不要人云亦云,更不要聽信各種天花亂墜的商品資訊。

謹慎且聰明地使用營養素,才能以風險最低的方式,收穫最多好處。

 

*延伸閱讀1:

補充維他命D的技巧,還有很多細節,之前這篇文章中也有提到:

COVID-19的營養療法-川普是怎麼進行治療的?

 

*延伸閱讀2:

歡迎再次複習鎂離子的重要性:

鎂個人都需要:為什麼現代人都該補充它!?(一)

在〈沒補這2個營養素,那你離Vit.D中毒也不遠了!〉中有 2 則留言

  1. 嗚嗚~終於有醫師提到重點了,一直只補充D3卻沒有cofactor 鎂、K2,就會有很多所謂的”毒性/副作用”,然而其實只是因為沒有足夠的cofactor罷了。

    另外幫忙補充幾點~
    – 鎂同時也會優化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0541089/
    – 維生素K2跟K1基本上是不同的東西與作用。所以有些人以為吃很多蔬菜就可以補到K2是錯誤的,蔬菜大部分含的是K1。因為K2只存在少部份的動物性來源食物(MK-4形式:如鵝油、Ghee、鴯鶓油、蛋黃等等)和植物性來源的發酵食物(MK-7形式:如納豆)。

    世上沒有什麼單一就有效的東西,就像維生素C也需要類黃酮相輔相成,才能增加維生素C的吸收、增強維生素C在體內的濃度。單吃一顆純維生素C膠囊,其實功效不大,因為身體會受制於腸胃吸收上限,不太好吸收(但吃到10來克C以上炸彈式補充、或是由靜脈注射方式就有明顯功效了。或是改由脂質體包覆方式,也能增加身體吸收。)。

    Ps. 其實檸檬柳橙等citrus屬,就是同時有較多維生素C跟類黃酮的水果,所以才會有人覺得吃一顆維生素C膠囊沒啥用,但是喝檸檬汁卻好像效果還比較強。

    —–

    謝謝許醫師的很多分享,不然有時候看多少paper跟家人說破嘴都沒有用,一拿出「醫師也是這樣說的唷」並附上連結,馬上就乖乖聽話了哈!

    回覆

發佈留言